法律解读:
公司涉嫌偷税漏税犯罪
红星新闻:给闫女士“发工资”的诸如此类公司涉及哪些法律问题?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翔律师:首先公司可能涉嫌偷税漏税犯罪。对于拿到这些信息的公司的来说,其目的很可能就是通过虚增人员,多列工资支出,以工资的名义把一部分钱抽出去。只要每月以工资名义支出的费用不超过5000元,也不用扣缴个人所得税。 公司这种行为显然是严重违法的,如果虚列的人员众多,涉及的税款金额会比较大。根据《刑法》201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构成逃税罪。
具体来说,公司通过虚增工资的方式多列支出,增加企业成本,导致公司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降低,从而达到不缴或少缴企业所得税的目的;从另一个角度看,该公司通过盗用其他的人信息伪造工资支出抽出的资金,很可能最终流入某些个人账户,对于这些个人而言,不考虑其行为的刑事责任,单从税务角度看,显然也逃避了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同时,考虑公司这种操作的其他目的,可能还涉嫌抽逃出资等问题。
红星新闻:这样的操作对被发工资的当事人来说,有什么损害影响?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翔律师:对于被冒用信息的当事人来说当然也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可能造成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虚增并产生超额的个人所得税税额,造成不必要损失。根据现行税法,个人从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会分别扣缴个税,但应按年度汇算清缴。两处取得收入的,可能导致个人取得的收入适用的税率提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红星新闻:此次事件中,除了要多交个税之外,还存在什么问题?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翔律师:涉及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这是当前很严峻的挑战,通过得到的个人信息伪造一个员工名册、一份工资表,对公司来说并不困难,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公司以发放工资的名义列支成本不需要发票,容易逃避监管。已经发生过多起重大的个人信息泄漏事件,给当事人造成了经济上以及精神上的损失。国家有必要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加大制裁力度,确保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红星新闻:在个税申报上面如果发现这类问题,有什么建议?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翔律师:建议大家一方面,是要尽量保护好个人信息,确保不被泄漏;另一方面在个税汇算清缴时,如果发现有问题,应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信息,由税务机关来处理;另外,还可以考虑向警方报案,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红星新闻记者 马天帅 刘成梦
|